人民网|推动医疗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康派特在践行

以下文章内容来源于人民网—人民健康服务平台

以“产教融合,服务社会”、“新发展、新要求、新动力”为主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于2024年6月29-30日联合举办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产教融合科技成果大会、第七届中国医院后勤大会、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国家卫健委、国家科技部、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以及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界人士等近2000人共同交流探讨医疗产教融合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康派特作为一家植入介入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医疗科技企业,受邀参加本次大会,着力推动医疗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表示,在过去的32年里,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始终秉承“护佑健康,发展产业,诚信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搭建成果转化交流平台,深化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医疗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转化和应用。

在随后的交流论坛中,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贾建平宣读了大会特殊贡献奖项,由窦熙照会长为康派特医疗颁发了战略合作单位奖、突出贡献单位奖、授予康派特医疗沈伟总经理卓越贡献个人奖。

会上来自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跟我们分享了医疗技术的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发展过程。他说道:新产品创新和老产品改良是个必然的过程,中国医生过去没有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经验去创造或创新一个产品,但有来自临床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改进需求,而新产品就是来自临床需求,现在医生取得发明专利后将新的理念传递给厂家,共同合作研发新产品,结合高校的理论、临床的经验需求和厂家的生产转化能力共同完成一个创新的产品,这就是新产品的研发过程。反之产品应用于临床后,通过医生改良的需求和企业的不断改进,最后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在不断反馈和改进后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推广,从而实现了产、学、研一条龙。     
作为全球最早在临床开展使用医用胶固定补片技术的开拓者,陈杰教授表示疝外科领域最常见并发症有三种:术后复发、疼痛及感染。复发和疼痛与补片固定有关,胶水固定补片减少了缝线产生并发症的风险。用胶水固定补片实质上减少了缝线缝合同时又降低了复发概率。长期临床应用后发现效果特别好,就推广到全国甚至国际上使用。国际友人也非常感兴趣,在一些国际会议或者国际手术转播上他们也非常愿意应用化学胶,相信未来化学胶在国际上将可以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
创新源于生活,陈杰教授说道,用胶水固定不是新鲜的事情,生活中的502也是一种胶。其实国外也有用生物胶进行粘合。当年用化学胶在国际上确实是第一次尝试,其粘合补片比生物胶更牢固。补片在粘合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粘合力力,生物胶强度不是那么高,后来慢慢摸索后开始使用化学胶,手术简单,术后发生疼痛的概率也降低了。技术成熟后逐渐在腔镜下其他手术的补片粘合,包括切口疝、食管裂孔疝、盆底疝等,都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
会议期间,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的黄立嵩教授带来了“康派特医用胶在表皮伤口的应用”。作为首批医用胶的使用人,黄教授谈到,在1999年他还是个实习生,第一次看到上级医生使用胶水粘合孩子脸部的伤口,感到效果非常好。后来作为一个从业近20年的急诊科医生,他开始应用胶水在急诊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首先应用于头面部伤口,如果用传统的缝线缝合时间比较久,不管小孩还是成人,这种疼痛程度难以忍受。使用医用胶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把伤口粘上,不用局麻也不用全麻,患者痛苦小。从后期的护理来讲,也不需要像传统的缝线,每三天就要换一次药,使用医用胶只要看伤口有没有裂开,五天以后头面部伤口就基本粘好了,也不用拆线。所以医用胶在急诊使是非常广泛而且有价值。
伤口怎么能不留疤,这也是现在很多病人关注的。其实不留疤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不能感染,第二个是张力一定要低。使用医用胶避免了缝合后疤痕出现,也就是所谓的蜈蚣脚。蜈蚣脚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缝线勒在皮肤边缘,压迫皮肤坏死,造成疤痕的增生。医用胶通过胶膜的牵拉,把伤口皮缘对上,牵拉伤口的同时还能封闭住伤口,避免外界细菌的侵入,也就降低了伤口感染的情况,所以使用医用胶粘合伤口疤痕又小,愈合速度、愈合时间又快,又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作为本次参会的优秀企业代表,沈伟先生介绍道:康派特公司1999年开始人体组织损伤后修复技术材料的研发,开发出新一代人体组织粘合修复材料,于2000年完成国内首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产品的注册上市,获得多项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
在采访中提到了他对医用胶研发的初衷和拓展到不同医疗领域的思考。基于生活中对胶水的认识,他认为快速粘合、强度高的胶水在医疗领域也有其应用价值。他强调了研发不仅仅是新产品的开发,还包括产品的转化和临床研究及应用实践,使产品能够被多科室应用并带来实际价值。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与医疗器械生产的主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需求和病人获益为导向:关注临床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适应性。康派特医疗在国内首推胃底静脉曲张栓塞、疝补片固定、体内止血适应症,使康派特医用胶拓展到了大外科、消化内科和介入科等多科室的广泛应用,并持续开发新适应症,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和肺小结节定位有望在五年内新增年销售额5亿,使其可以惠及更广大的患者人群。同时也在微创外科领域器械和消毒产品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康派特始终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二十多年的深耕中,康派特获评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已取得专利授权4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27项,外观设计4项,PCT国际3项,并成功转化到临床应用。公司持续开发孵化新产品,未来三年计划注册新品10余种,2项发明专利进入初审状态,公司持续开发孵化新产品,未来三年计划注册新品10余种,2项发明专利进入初审状态,4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
不仅如此,关于新质生产力,沈伟总经理认为解决临床手术问题需要前瞻性,研发是一条漫长之路,不能只依赖技术或只看眼前。他强调了创新产品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解决医生手术中的困难和实际医疗技术改进的必要性。沈总提到,应始终与临床专家一起探讨手术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产品研发帮助医生解决难题。他认为,研发应该解决临床应用问题,并带来实际医疗基础的改进,同时从患者的角度,生产出患者可负担的高质量产品,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来自康派特医疗的研发总监张冠石先生在大会发言上表示,我国的医用胶固定疝补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是应用最早、最广、技术最成熟的国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多次在国际疝外科学术会议中分享介绍这项技术经验,在疝修补术中应用康派特医用胶粘合固定补片,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和术区不适感及感染、血清肿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开放手术)、节省医疗费用(腔镜手术)、不增加术后复发等优势。
康派特医用胶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微创的医用粘合剂,在临床手术治疗中仍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传统外科手术剥离血管发展到血管腔内微创热消融技术,一直存在组织损伤大或伴随热损伤等问题,应用康派特组织胶水闭合曲张大隐静脉的临床研究,为微创腔内手术带来进一步的技术变革。这一创新应用无需肿胀麻醉、术后恢复快速,使手术操作更简单快捷,是一项更加微创、快捷、几乎无损伤的治疗新技术。未来,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望使患者实现门诊治疗,随治随走,完全实现日间手术,在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轻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经过20余年的耕耘,康派特已经在多个领域提供临床解决方案,积累了超1000万例临床使用案例。在临床需求的引导下,康派特一直不断拓展医用胶的应用领域,以医用粘合剂为核心,创新开发系列微创医用材料器械,如已经上市的一次性使用高频切开刀,改变了传统雕刻式黏膜切割方式,实现安全快速线性扫切、一次性内镜用注射针采用了透明注射针内外管材料设计便于观察注射情况、内窥镜用异物钳,实现了将异物剪切和夹取一步到位。以及即将上市的高强度医用蛋白胶,解决了传统医用胶降解速度慢的问题,具备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周期、一次性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使用完全可吸收材料制成,可以在皮下闭合皮肤伤口实现表皮层的减张,从而降低瘢痕组织的形成实现无疤缝合、和消化道黏膜染色剂等具有独特的创新理念产品。同时正在拓展医用胶临床新技术项目还有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下肢静脉曲张血管腔内微创闭合治疗等。
康派特在“心系生命,勇于开拓,推动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造福于人类”的企业使命的引领下,将继续肩负推动医疗技术发展的企业责任,以主动创新和变化的经营思想,诚实行事的精神,执着探求生物医学科技的尖端境界,致力于创新发展、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大众的生命质量为信念不断前行。

(原文链接:https://rmjk.peoplehealthdata.com/api3?execution=message&message_id=49941)

 

首页    企业动态    人民网|推动医疗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康派特在践行
创建时间:2024-07-03 11:03

推荐阅读

< 返回列表